纺纱行业现状及问题(6篇)

时间:2024-06-25 来源:

纺纱行业现状及问题篇1

重量嘉宾共话产业新变革

新消费时代下,婚纱礼服产业的发展现状与消费趋势是怎样的?如何梳理互联网催生出的婚纱礼服产业商业模式新变革?围绕这些问题,2015中国(虎丘)婚纱礼服产业时尚峰会进行了探讨。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原会长杜钰洲,中纺联副会长、流通分会会长夏令敏,中纺联特邀副会长、江苏省纺织工业协会会长谢明,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副主席、亚洲时尚联合会中国委员会主席团主席张肇达,中纺联流通分会副会长、中国纺织摄影协会常务副会长钱晋,江苏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消费品工业处处长王冬青,江苏省服装协会会长郁冰,苏州市姑苏区委常委、政法委书记陆崇珉,苏州市姑苏区人民政府副区长周健慧,苏州虎丘婚纱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顾伟春等领导和嘉宾出席了本次峰会。峰会由中纺联流通分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张海燕主持。

在峰会上,张肇达做了主题为“我国婚纱礼服产业发展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的演讲。他认为,婚纱的诞生是财富的象征,因此应回归婚纱的本质去找寻道路。婚纱的个人消费市场应该回归婚纱的本质意义的模式:高档次的婚纱,个人定制;中档次的婚纱,成衣销售;低档次的婚纱,影楼租赁。理性地对应市场条件,创造性地迎接各种变化。

DCCI互联网研究院院长刘兴亮做了“新消费时代婚纱产业商业模式的变革”的主题演讲,兰亭集势婚纱礼服类运营总监周莉做了主题为“‘互联网+’时代下婚纱产业的跨境贸易趋势”的演讲。

随后的高端对话环节,钱晋与中国社会工作协会婚姻文化服务业联合委员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北京《新娘》杂志社社长兼总编葛宁,喜宫商业集团董事长、婉纱仙妮品牌创始人刘树文,罗门影像器材有限公司总经理、苏州摄影行业协会常务副会长田晓飞,共同讨论了新消费时代,虎丘婚纱礼服产业如何与古城文化共同繁荣的话题。

新消费时代供给侧如何升级

近来,“供给侧改革”成为热门词汇。在消费领域,作为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婚尚产业,供给侧改革其实早已随着消费观念的转变悄悄开始。

现代婚礼,形式变得越来越多样,中式的、西式的、户外的、教堂的......婚礼俨然成为了一场人生中必须要做的秀。其实婚礼隆重的形式,最重要的是要表达婚姻在一对新人生命里的神圣意义。

在虎丘婚纱城,为顺应现代婚礼消费的需求,除了新人的西式的婚纱、中式的凤冠霞帔,以及各种敬酒服、送客服,还有很多品牌推出了成套系的伴娘伴郎礼服、公公婆婆装、花童装等适合婚礼参与者的礼仪服饰。

同时,与多年前“租套婚纱结婚”的观念不同,如今的新人们对婚纱寄予了更多的情感依托,甚至一生唯一的郑重承诺。来虎丘买婚纱,已经成为了很多年轻人婚礼筹办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面对消费需求的转变,婚尚产业所面对的对象也随之改变,以往主攻B2B,面向婚纱影楼的商业模式需要尽快转型为直接面对消费者的B2C模式。

小小一个字母的转变,背后蕴藏的却是产业发展思路的转变。它需要硬件设施、产品方向、服务模式的全方位升级――供给侧的改革迫在眉睫。

从“一条街”到“一座城”,虎丘婚纱城的试营业首先标志着当地婚尚产业的硬件升级率先启动。

总建筑面积约30万平方米的虎丘婚纱城为地上4层,局部地下2层结构,分为A区-婚庆综合购物中心,B区-时尚主题馆,C区-婚尚体验街区,D区-创意展示中心。随着硬件的升级,许多品牌的品牌形象和产品设计随之升级,整个地区的产业形象也随之发生改变。

纺纱行业现状及问题篇2

据他们分析,印度棉纤维污染源主要是在纺织加工过程中产生的,从棉花种植到纺纱各个步骤都已成为污染的主要来源。因此,他们依据本国的国情开发出发展的具体步骤,其目的就在于要降低污染,把污染状况降低到最低限度。

印度棉纤维污染的现状

在采取清理污染的措施之前,先看看印度棉纤维污染的具体情况,那么清污就容易制定相应措施而行之有效。印度棉纤维污染主要是异物和纱线中产生的不纯纤维,它们直接影响最终纱线的质量。纱线生产阶段的污染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1.尘土、泥土和可洗涤的污迹;2.飞蛾、油污、油渍;3.难以清除的有漂洗纤维、光点亮渣、在纺纱过程中产生的污迹等。

根据ITMF的调查,在棉包内出现的主要污染物是有色棉纤维纺织物、编织布渣或聚酯纤维或混纺织物。污染过重,纺纱过程会出现断裂,它对经纬纱、纺织物尺寸和编织都带来影响,使品质降低。不仅如此,印度纱业的包装过程也有污染,这不仅降低了品质,而且提高了成本。印度业界已将棉纱污染看作发展道路上的最主要瓶颈,因为印度已成为世界上出口棉纱最多的国家,污染已成为纤纺业最严重的问题。若不是污染,印度棉花品质就会更好。污染而使其等级上不去,并因不达标而被反复退货,这种情况已屡见不鲜。

印度棉纤维污染物类型还包括:①白色污染:白塑料织物、白塑料线、白塑料或塑料薄膜;②异样纤维:毛发、皮革、有色棉纤维、棕椰纤维、有色塑料纤维;③有色物:有色棉织物、有色面纱、黄麻织物、棕纱、有色塑料织物、有色塑料线膜;④油性物质:枝棍芊棒、树叶杂草、油性泥块、黄棉纤维块、油性污棉;⑤高密度物:金属片、废纸、石粒、皮质物、木质小块。

印度棉纤维污染源如何产生

印度的棉纤维产生污染从采摘开始,就不断地引入污染物,接下来从原棉加工和运输的每一步骤都会出现或多或少的污染。甚至在采摘过程中,妇女的头发也会掉落入棉花。她们身上掉落的织物现成为最大的污染源。苏黎世国际纺织织造商联盟每两年要做一次调查,他们发现,印度的棉纤维污染源主要来自黄麻线、粗麻布线、黄麻织物、粗麻布织物、有机物如树叶、羽毛、纸片和皮质物等等,各种污染源及影响和普通治理方法见表1。

原棉内的污染

有两种可能的污染过程:棉花栽培过程和轧棉过程,而印度采摘棉花主要是靠人工,因此油迹、锈斑也随之进入原棉,在机器维修过程中也会出现污染。

原棉开包或装运过程

印度棉花包装品质差,包装袋掺杂了各种纤维绳线,因此这也成为污染产生的缘由。

包装袋的清理

包装袋在装包前倘若不清理,各类物质,如静电拖带、油污摩擦、光电污物、墙体摩擦所附带入的杂质、地面尘土都有可能进入棉纤维,造成污染。

运输地点频繁改变造成的污染

同一库房内的尘土随风飘扬,有色材料可引发严重的污染,而这类污染一旦沾上棉纤维,就很难清除。由此生产出来的正品棉纱或纺织物也只能做次品处理。另外,若两种产品放在同一库房内,相互间的混杂也难以避免污染。

机器维修时引发的油迹油渍污染。机器维修总要拆卸零部件,而上面的油污也可能自然成为棉纤维的污染源。

印度清除棉纤维污染的方式

人工操作清渣

清除诸如黄麻、杂草、包装袋之类的污染物一般而言靠人力。这是因为很难确定其种类、形状、大小、材质,而棉纤维内的污染物又很难看见,因此出现遗漏的概率很大。

重力测量法清渣

这种方式采用重力原理清除污染物。是一种机械清理方式,它采用传送带,机械编码清除超重物质。这类方法只能清除重物污染物,因此效率并不高。

用光照原理

目前世界上出现大量先进技术,印度也开始采用光电系统探查棉纤维污物。其中Loptex光电系统探测仪较为普遍。光电感应可以探测到比棉纤维色深的杂物,它还能探测到无色的污染物,如聚丙烯包装材料,但也只能在光感条件下有效,而不能探测到隐藏于棉纤维内的丛生杂物。

超声波清污

利用声波反射技术可探测物体表面结构,其中由数个超声探头组成,可探测声波是人耳无法听见的,接收器所接收的声波可反映棉纤维中的污物。

气压阀清污法

倘若前两种方法还不能奏效,那么电子气压阀清渣技术较为有效,但它具有变动性。它取决于污物大小。很大程度上,它依赖于原材料运输中的状况,比如释放气压吹压可自动激活,然后用吹气的方式吹掉杂质或污物。

印度纺纱各环节中的清渣措施

纺纱行业现状及问题篇3

1梳棉工序质量控制目标现代梳棉机由于机械制造及装配精度大幅提高,高速已不是问题,高产也是顺理成章的事,但所有的高速、高产都必须是在高质的前提下,否则便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高产。因此工程技术人员要利用现有的器材设备、仪器检测和工艺优化等措施控制好梳棉机的质量,为后道工序纺制出优质原纱打好基础。梳棉机对后道影响的质量指标无非有生条重量及不匀、条干值、棉结、落棉和短绒及粗节纱疵指标等,而要实现梳棉质量好,那还要靠梳棉机的机械、梳理作用。

1.1纤维的分离度,即将纤维束分解成单纤维状态(1)纤维分离度高,可纺纤维比例大,顺利实现牵伸不匀小。(2)纤维与结杂的充分分离,这是去除结杂的前提。(3)纤维单纤状态好,保证纤维混合更充分。(4)纤维伸直,落棉大,短绒含量少,保证纤维在牵伸过程中不缠结或缠结机会少、棉结产生少。

1.2尽可能去除棉结与杂质(1)普梳工艺基本上是除杂的最后一道程序。(2)精梳品种还与精梳工序有关,这是清梳联短绒率较高对精梳品种的影响精梳小于普梳的原因所在。但对于减轻精梳负担,实现高效能精梳关系也十分密切。(3)梳棉机棉结的去除能力大小和增加幅度对后道质量影响较大,也是成纱棉结指标达标的保证。

1.3控制短绒增长率(1)短绒率与成纱质量密切相关:短绒增加,可纺性纤维比例少,各道条干将恶化,成纱常发性纱疵增加,飞花增多,粘缠挂堵多,使短粗节偶发纱疵增加(10万m纱疵),有专家认为,短绒每增加3%,条干CV值恶化1%。(2)随着高产梳棉机产量的提高,短绒增加导致质量(如棉结、强力)下降的问题日渐突出。1.4稳定生条生量及不匀(1)无自调匀整,保证棉卷重量及不匀在控制范围内,减小机台落棉率的差异。(2)有自调匀整,除棉卷和落棉因素外,还有匀整装置和参数的调整。(3)保证同品种、同机型、同配置,上车同工艺。

2梳棉工序质量控制要求

为了保证成纱质量满足高端客户的需求,应对梳棉工序的各项指标要求统一规范,为控制梳棉质量提供有效的依据。同时要明确观点,前道质量是成纱质量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在梳棉上把好质量关,才能保证半制品质量和成纱质量的稳定和提高(表1)。

3梳棉工序质量控制措施

梳棉工序质量控制方法很多,各不尽然,各纺纱厂应根据各自企业的特点采取相应的措施。我公司从设备维护、工艺调整、加强分梳、规范操作和控制温湿度等方面着手,确保梳棉质量得到有效控制,其中一些方法和手段是传统做法,每个企业都在执行,在这里不再赘述,现将我公司在控制梳棉质量上的一些不同做法作一叙述。

3.1设备维护是质量控制的前提设备的维护需要系统化,我公司充分利用先进检测仪器,对梳梳车台进行跟踪测试,保证机台及器材在最佳的维护保养周期内。

3.1.1制定保养计划表由于梳棉机设计结构和机械性能的原因,每台梳棉机之间存在着差异,如新型高速梳棉机与老梳棉机结构上有着一定的差别,清梳联的机械性能与传统的棉卷也有一定的差异,就是同一厂家、同一机型的梳棉机之间制造精度也会有一定差别,因此应用先进仪器USTERAFISPRO的检测机台棉结、短绒指标,并根据指标情况形成一个更实际、更实用的动态设备维护保养计划表(表2)。在以上梳棉机维护总的保养计划操作下,公司纺纱一分厂80台梳棉机都处在周期维护计划中,同时对各台车的分梳专件也制定相应的保养周期,如对磨盖板前后试验发现,定期保养后梳棉状态明显好转,主要效果如表3。

3.1.2制定合理的设备维护保养周期表公司原来的梳棉机保养周期为:揩车一月每台车一次,小平每年每台车一次,经过一年的摸索、跟踪。终于找出一个合理的保养周期方法,就是结合各单机测试的AFIS棉结粒数、短纤维含量指标,制定既随机又定时的梳棉机保养周期。根据指标和车台状况确定是否要对该车台进行保养,同时建立各梳棉单机的设备维护和器材配置台账。

3.1.3制定生产过程质量控制图对现有梳棉机进行重点质量数据跟踪,如根据生条中棉结数量及短绒含量的变化,及时对指标差的梳棉机进行分析,确立保养计划,确保每台梳棉机时时处在最佳状态内,生产出的条子质量稳定,这样可以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既节省了人力和财力,又减少了不必要的浪费。公司对每台梳棉机(同品种、同机型)棉结指标建立柱状图(图1)。从图1可以看出,4号梳棉机状态较差,应列入维修保养计划内。但在这里要提醒的是,不可以用一两次的数据就判定某台梳棉车状况,必须通过多次测试数据的平均统计值。因为一两次数据的随机性、波动性很大。使用生产过程质量(棉结)控制图后,有效地控制了生条的质量,确保梳棉工序处于最佳的加工控制状态。同时对各单台梳棉机实行棉结跟踪,可以确定最佳的保养周期,从而有效地稳定梳棉质量,提高梳棉机的运转效率。

3.1.4利用控制标准(控制范围),将长期超标的梳棉机台列入保养计划内质量的好坏是相对的,因为它是相对于控制标准作比较的,那么控制标准又是如何制定的呢?以棉结为例,公司根据以下几方面来决定的。(1)梳棉车间梳棉机台均棉结(粒数/g):每周最少检测所有梳棉机1次,采用3个月的结果确定梳棉车间的棉结平均数。(2)纺纱系统:环锭纺或转杯纺。在环锭纺纱中,粗支纱和中支纱的纤维棉结粒数应低于同等支数的转杯纺纱,这是由于两种纺纱系统所纺纱的形成方式不同。对于细支纱,环锭纺和转杯纺系统应保持在同一个水平。

3.2梳棉工艺是改善梳棉质量的重要手段过去一种比较传统的工艺做法是“紧隔距、强分梳、好转移”,这条工艺路线是以提高梳棉机的分梳、除杂能力为核心的,虽然也提到转移问题,但不够突出,“好转移”的目标不够明确。这条工艺路线在提高梳棉机分梳质量、清除结杂、提升梳棉机单产方面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但笔者认为,工艺是提高梳棉质量的重要手段,应根据不同原料不同性能的特点不断优化,找出最佳的工艺路线。

3.2.1锡林速度锡林的作用主要是与盖板(活动与固定之分)形成分梳区,因此人们常将锡林与盖板结合在一起分析。锡林速度从梳理角度来看,当然是越快越好,但速度越高对锡林本身动平衡要求也越高,同时还大大损伤纤维,造成梳理区气流不稳,纤维扭搓、缠结而增加棉结,因此应加强试验对比。加工长绒棉时,由于纤维长度长、细度细、纤维刚性差等物理性能不同于细绒棉,应适当相对减小锡林速度,同时加大锡林与刺辊速比,有利于纤维转移,否则因纤维扭搓而增加棉结数(表4)。

3.2.2刺辊速度刺辊的作用主要是开松,它与锡林之间有一定的速比关系,当代高产梳棉机速比已达2.5~3.0。刺辊速度不宜太高(表5),速度高虽有利于开松除杂,但增加纤维损伤及短纤维含量,从而影响棉结粒数;太低又不利于开松,除杂效果不好,从而增加成纱杂质粒数。我公司根据自己的原料状况进行跟踪试验,选择最佳的速度配置。

3.2.3出条速度随着出条速度(即道夫速度)降低,纤维梳理更充分,且纤维之间滑移少,纤维扭结机会少,有利于棉结数的减少,如表6所示。

3.2.4条子定量的调整实践证明,条子定量的减小,同样也有利于纤维的梳理(表7),因为单位面积上纤维量少,分梳加强,梳理更充分。当然,工艺的调整和优化还有其它方法,如梳棉机锡林与盖板隔距的校准、落棉量的大小等等,都对质量和棉耗关系极大。

3.3针布配置是提高梳棉质量的主要途径在当代高产梳棉机上,锡林、盖板是提高梳理度的关键所在,因为在纤维束变成棉条的过程中,梳理是否充分是关键,锡林与盖板是梳理的关键元件,因此要加强锡林与盖板的配置来增加梳棉机的梳理度。为了寻找更适合我公司的针布配置,对国内金轮与其他生产厂家的针布配置进行了对比。从图2和图3可以看出,参加对比的针布生产厂家的棉结波动不大,达到了控制质量的目的,总体上来说,所用锡林针布AC2030×1550D,速度416r/min;盖板针布MCH-52D,速度200mm/min;道夫针布AD4030×2090,速度121m/min;刺辊针布AT5010×5032,速度735r/min;固定盖板前DQ6603根,后DH1403根来纺细绒棉。由于新针布配置明显增强了分梳力度,最终试验结果也表明:金轮针布配置更适合我公司的细绒棉特性,所以其测试数据更好一些,质量也相对稳定。而初期短绒含量高,是由于新针布刚上车,梳理能力强。长期跟踪金轮针布试验后发现,后期短绒有明显的下降趋势,因此通过数据分析后,笔者更认为金轮针布的配置更适应我公司原料特性,更能发挥高产设备的潜力。

纺纱行业现状及问题篇4

2.液氨处理前后大麻织物直接染料染色的探讨高燕,周永凯,卢慧丽,张华,张建春

3.竹炭丙纶功能纤维性能的探讨刘淑珍

4.关于减少羊绒检测失误问题的探讨马彩霞,包杰

5.新型玉米氧化淀粉的制备及浆纱性能研究刘逸飞,赵党锋

6.提花弹性带的设计与生产张艳明

7.远红外纤维及其棉混纺纱的开发程远,高松

8.天丝锦纶闪光织物的研制王梅,葛晓华,於涛

9.生产A50-650S/2卡其色军袜用纱的高效工艺实践吕金宝

10.棉绢丝混纺面料的开发葛晓华,王梅,陈秀敏

11.棉COOLPLUS包芯吸湿排汗功能面料研制许晶,侯永喆,李婧

12.基于立裁的针织裙原型与梭织裙原型比较刘埏

13.天津地区35-54岁男子纸样原型的建立董永勋,张文斌

14.肢体残疾人服装上衣的开襟设计吴雪蒙

15.服装局部松量与人体舒适性关系的研究肖立志

16.人工加速耐光色牢度试验及仪器刘绍文

17.直本NFS-4000型焙烘炉温度均衡性研究何永厚

18.计算机网络技术在印染机械同步系统中的应用金学毅,李晓龙

19.机械分析天平擦靠的调修王志刚

20.论印染行业丝光工艺碱回收系统天津纺织科技宋国富

1.在金融危机影响下纺织行业的应对策略研究葛传兵

2.芳纶纤维生产及应用状况李新新,张慧萍,晏雄

3.珍珠纤维性能及其袜品的应用前景景晓宁,李亚滨,JingXiao-ning,LiYa-bin

4.以标准化推动纺织企业信息化发展周捷

5.涤棉织物的阻燃整理王晓春,滕万红,李秋宇,李腾飞,史丽敏,WANGXiao-chun,TENGWang-hong,LiQu-yu,LITeng-fei,SHILi-min

6.静电纺丝技术在生物组织工程上的应用诸乃彤,张毅

7.基于惯性权重粒子群算法的自动配棉优化研究黄马壮,张增强

8.纺织生产控制系统中现场总线技术的研究及应用闫婧,杨锁廷

9.纤维材料聚苯硫醚树脂(PPS)合成工艺的研究李淑静

10.椰壳纤维与聚乙烯复合材料研究的可行性与发展前景高锦冉,王威,GAOJin-ran,WANGWei

11.防静电超细洁净布的开发和应用高松,程远

12.多功能内衣的研究与开发冯爱娣,马丽莉,乔愉

13.例证织物纬档疵点产生原因李华

14.高支粗纺毛纱条干均匀度的探讨赵青

15.谈产品质量管理的重要性及措施马丽莉

16.健康监测服装的探讨及应用前景洪健,徐平华

17.论服裝卖场陈列的色彩规划设计王芝湘

18.论印花图案在波西米亚风格服装中的运用张春娥

19.论服装展示中的视觉美感与设计的互融关系任莉

20.浅谈络筒机技术的发展张治国

21.浅谈竹节纱装置的改进及工艺配制苏健

22.离心式空气压缩机的性能及使用张骥

1.百岁照《天津纺织科技》编辑部

2.中国服装业的现状、趋势及迈向国际市场的对策邱白玉,邱明玉

3.纱线毛羽测试方法概述张莉,秦志刚,周杰

4.纺织材料的吸声性能及机理张娟,张慧萍,崔建伟,晏雄,崔建伟

5.改性腈纶吸水性的研究钟玉莲,安树林,何立刚

6.超声波在PET/PA熔喷非织造布开纤上的研究潘先苗

7.《记忆面料炙手可热》

8.碱处理对竹浆纤维抗菌性的影响朱伟梁

9.纯棉凸条压折布的开发葛晓华

10.纯棉特细号纱的开发吴琼,王伟

11.高压上浆工艺量化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吴春玫,赵其明

12.《植物染色在玩具面料上的应用》

13.影响丙纶功能针织坯布品质的因素分析王英红

14.低温上浆在ZLGA801型经浆联合机的应用周素利,王大军

15.服装仿生设计张新丰

16.《苏州吴江成功育出彩色"蚕宝宝"》

17.发扬中国的民族婚礼服饰文化魏君

18.《智能调温纤维改善"衣内微气候"》

19.PLC技术在意大利TMT公司PF2000型罐蒸机上的应用赵泰森,田奇,潘和为

20.预加湿浆纱机的浆液浓度检测及上浆率控制原理张永军,杨娜

21.天津纺织科技微电脑控制曝光机何新

22.《纳米技术于纺织产业之应用现况》

23.棉纺织节电措施浅谈王继然,杨连起

24.《天津纺织科技》征稿启事hHTTp://

1.喷气纺纱的现状及发展趋势侯海涛

2.新型再生纤维素纤维——圣麻纤维郭会勇,王建坤

3.莫代尔/氨纶针织物的染整加工王捷

4.聚乙烯醇纤维应用与研究进展赵兴,张兴祥,ZhaoXing,ZhangXing-xiang

5.关于己内酰胺聚合残留单体回收液返投系统的实验与探索吴中元,李伟

6.汽车青睐非织造布周洁,白木

7.论室内纺织品艺术装饰的设计与应用康洋

8.涤/莫代尔混纺3tex特细号纱及其提花织物的开发绳丽云,王梅,张海霞,葛晓华

9.N70D/JC14.6+40D交织提花织物的开发李梅,德州学院

10.毛精纺Spinmaster的纺纱实践分析孙鸿举

11.锦纶染整小样染色疵病的预防及技术补救杨慧彤

12.轻化工程专业课程设计教学的探索与实践霍瑞亭,陈克宁,杨丽

13.从内衣看中西方服饰文化差异王凯东

14.《天津纺织科技》征稿启事

15.中外服装品牌发展因素的差异与差距李伟

16.中空皮芯复合纤维取向度和结晶度的测定杨旭俭,何艳军,YangXu-jian,HeYan-jun

17.对西服大规模定制营销的探讨杨笑冰

1.纳米纺织品的技术和市场进展庚莉萍

2.纺织品的抗静电整理贺晓丽

3.浅谈最优化方法在针织工业中的应用何艳芬,孟家光

4.氨基改性硅乳液在纺织整理中的应用白杉,周洁

5.紫外线加工在针织物中的应用刘江岭,孙艳玲

6.纺织品的防污去污整理张魁城

7.服装面料的再创造天津纺织科技徐娜

8.A186F梳棉机降低棉结的途径姚瑞达,戴春,邢维恕

9.浅析纺纱专件--胶辊屠菊英

10.面料数据库系统的开发李艳梅,周静,LiYan-mei,ZhouJing

11.浅析提高涤棉细支高密织物的上浆实践陈新祥,余桂莲

12.强捻织物开发实践王晓青,史文焕,李金海,孙玉云

13.绮丽(EliTe)紧密纺纺纱质量剖析孙鸣举

14.我国中小型服装企业生产流程的单元化再造

15.职业防护装市场有待开拓周艳琼,白木

16.线圈张力与织物质量孟振华,马会英

17.国产开清联合机电气自动化改造袁晋峰,李莉萍

18.对纱线强力的最优化设计黄俊鹏,王淑芬,HuangJun-Peng,WangShu-Fen

19.基于ERP系统的服装企业资源信息管理系统的研究管素英,周建军,Guansu-ying,Zhoujian-jun

1.关于无配额时代中国纺织业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李梅,宋广礼

2.喷气纺纱成纱原理与产品应用高晓平,王建坤,GAOXiao-ping,WANGJian-kun

3.棉织物工艺设计理论与生产实践合理性探讨朱红

4.竹纤维性能及其与普通粘胶纤维的比较邢金香

5.丝胶蛋白浓缩液的喷雾干燥冀勇斌,刘艳梅,JIYong-bin,LIUYan-mei

6.纳米技术在功能纺织品中的开发和应用黄艳丽

7.棉织物的防皱整理倪玉婷,马会英

8.天津纺织科技现代室内纺织品艺术设计漫谈饶俊

9.新型轻薄复合保暖材料的研制毕红军,顾钰良,BIHong-jun,GuYu-liang

10.稀密条纹竹节织物的开发与生产刘迪,邢建平,孙文发,许萍,杨跃斌

11.降低涤棉织物上浆成本的上浆实践梁宏伟,赵其明,LIANGHong-wei,ZHAOQi-ming

12.用国产零部件替代进口降低MJS纺纱成本申秀林,李长和,孙朝华

纺纱行业现状及问题篇5

从世界经济看“一带一路”战略的意义

“一带一路”战略创新了经济共同体的思路,并在实现共同体的过程中有望使人民币取得和美元、欧元类似的国际结算地位。

经历了上世纪70年代拉丁美洲的盛衰,80年代“亚洲四小龙”的崛起,美元一直以各种方式主导国际市场,在全球的结算率曾经高达80%左右。从长远来看,中日韩东北亚自贸区一经形成将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加上“一带一路”沿线的60多个国家以及东南亚自贸区、印度和南亚,整个亚洲自贸区规模将超过50万亿美元,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中国作为该贸易区的核心国,人民币将会成为继美元、欧元后的第三大国际贸易货币,对于中国经济未来的长期发展,中国人民平均生活水平提高都有巨大的促进作用。

新疆在“一带一路”战略中的地位及现状

“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构想是为了加强中亚地区的互联互通和贸易往来,为中国西部提供开放通道和平台,促进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缩小东西部发展差距。而新疆既是丝绸之路的最核心地带,又是我国向西开放的桥头堡,占据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无论是经济还是政治上,发展新疆纺织业都将起到重要作用。

根据《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维护新疆社会稳定和实现长治久安的意见》、《国务院关于支持新疆纺织服装产业发展促进就业的指导意见》等战略布局,纺织服装将成为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带动新疆就业的支柱产业。新疆作为棉花产量大省,从“十五”时期进入结构调整新阶段,加大了优质棉基地的建设,发展了优质棉纱和棉布,成为我国最大的棉花生产基地和纺织生产基地。

目前,新疆的棉花资源占全国产量的60%以上,纺织服装产业已成为新疆带动就业的重点支柱产业。预计到“十三五”末,新疆纺锭规模将达2000万锭,并建成石河子经济技术开发区、库尔勒经济技术开发区、阿克苏纺织工业城和阿拉尔经济技术开发区等四个综合性纺织服装产业基地。

据不完全统计,2015年企业规划的在疆建设规模创历史纪录,新开工棉纺项目超过600万锭(含气流纺)。其中,利泰公司、震纶公司、金富公司、天虹集团、华孚集团等在疆规划建设规模均超百万锭;开建的单体棉纺项目建设规模和投资额较以往都有大幅提升。同时,2015年新疆纺织工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创历史新高,1~10月达到251.63亿元,同比增长1.9倍;新建棉纺能力预计达400万锭(含气流纺),2015年底全疆棉纺能力达到1000万锭(含气流纺)。

一批山东、上海、浙江、江苏、广东、安徽、宁夏等地的服装、针织、地毯企业来新疆投资。一批新疆本土企业如新大新、霸丽穆、坤漠、铭重、欧丽婷、丹莎利亚、壹俐琦等也不断发展壮大,为丰富当地服装品种和拓展中亚市场做出积极贡献,对实现新疆地区就近就地稳定就业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新疆纺织业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新疆的纺织行业在取得重大发展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宏观上,在吸引内地纺织行业到新疆创业的过程中存在地区和地区竞争、兵团和地方政府竞争招商的现象。这种竞争导致各个政府向企业竞相承诺超过自治区和国家现有政策的条件。如何协调政府之间的利益关系,不一味地以优惠政策的手段恶性竞争是一个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微观上,由于新疆对纺纱企业的优惠政策,大量纺纱厂在新疆生产纱线但是把产品销往内地或出口,造成了在本地购买不到纱线的现象,致使原有织机开工严重不足。织造是延伸完善纺织产业链、扩大就业、实现纺织服装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没有织造业的支撑,发展纺织服装产业的目标就难以实现。赴疆实地调研发现,新疆当前的织造规模不足5000台,新上纺织项目均为纺纱,新上织布项目暂为空白。行业普遍认为应该给予织造环节更大的政策支持力度。

河北石家庄常山集团有意在新疆投资建织布厂,于是依据新疆自治区现行相关政策,对新疆新建织布企业进行了成本核算,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

比照纺纱企业使用新疆地产棉的补贴标准,织布企业使用新疆地产纱应给予补贴;

为鼓励支持疆内织布企业使用新疆地产纱,促进地产纱就地转化加工,完善延伸新疆纺织产业链,应将新疆地产纱就地转化后所节省下来的棉纱出疆运费补贴,作为支持织布企业发展的专项扶持资金补助给织布企业;

目前棉布产品由南疆运输到棉布主要销售地江浙地区,运费为每吨1500元左右,为此建议南北疆地区应该视情况相应提高运费补贴;

纺纱行业现状及问题篇6

优势产业岌岌可危

全球性金融危机爆发对中国纺织工业的打击可谓严重,近一年过去,侵袭虽在持续,可化纤、棉纺、针织等行业已开始出现回暖迹象时,麻纺行业仍是一片低迷,尤其是苎麻产业,目前,企业开机率不到30%,长纺锭的开机率减少47.5%,短纺的开机率减少了42.5%,大多数企业处于停产不关门的状况,效益严重下滑,行业形势严峻。

“生产工艺和技术设备落后,生产成本高,产品档次低、企业利润空间小,一直以来困扰着苎麻企业,当金融危机来临企业更加脆弱。”中国麻纺行业协会理事长张世平谈到了目前的行业状况,“苎麻行业的设备落后,没有专属设备对苎麻行业发展有着严重制约。30年来,苎麻行业可能是纺织行业中唯一一个没有进行过设备更新换代的。问题在于即使企业有钱买,也没有现成的设备可以提供给他们,这是我们行业目前最为突出和需要解决的问题。”张世平对此感到深深地忧虑。

三高一低企业难自救

“麻纺行业有近乎70%的企业处于停产状态,主要的原因就是设备与工艺落后,产品销售受到很大局限,而国外市场需求萎缩,我们还活着的企业活的也很累。”明星麻业有限公司是麻纺行业中业绩较好的企业,其董事长李兴高也丝毫不避讳谈及企业的困难。

苎麻生产工艺和设备研发严重滞后是一个持续了几十年的话题。尽管苎麻生产在我国有上千年的历史,一直以来却依靠手工操作,到60、70年代,苎麻企业借用黄麻纺、绢纺、毛纺的工艺和设备,实现了机械化生产,才避免被淘汰的命运。借用来的生产工艺并不是根据苎麻自身的加工特点而设计,工艺流程长,是棉纺的一倍多,生产成本比棉纺多一倍,用工量大、生产效率低、产品的制成率低,苎麻脱胶的制成率只有60%,梳纺的制成率只有50%,产品质量差,只能生产中低档产品。李兴高对记者说到:“苎麻行业到现在还没有自己的设备,现在的新工艺生产线是在绢纺设备之后借用的毛纺设备,我们厂里很多60年代初期的设备,通过一些技术改造仍然在用。如今,30多年过去了,毛纺行业都已经淘汰不用的设备,苎麻行业却仍在使用。当年国内有上海二纺机,青岛纺机、广州纺机、湖南纺机来生产一些苎麻设备,现在已经没有大型纺机厂来生产这些设备了。”

2008年,四川大竹金桥麻业有限公司准备搬迁新厂,进驻当地的工业园,建设规模从脱胶到纺纱、织布、印染、服装贯穿整个产业链。而设备引进和更新是让他们头疼的一个问题,脱胶、梳理、纺纱等苎麻生产前道工序的设备是想用却没有,“我们在这些设备的选择上是无米下锅。国内已经有一些成立的工艺改进理论,但是在设备上还不太成熟,没有实现产业化生产。我们当然想同棉纺竞争,可没有设备拿什么竞争。设备陈旧落后,成本居高不下,在竞争中只会死掉。”大竹金桥麻业的秦总工程师说到。

目前,苎麻产业仍处于半手工半机械化状态,工艺和技术装备落后直接导致行业状态处于三高一低,也就是用工人数多而劳动力成本高、用水量高、废水排放高、效率低。

苎麻企业用工人数多是众所周知的,一个苎麻厂万锭用工需要400~500人,而现在大多数棉纺厂的万锭用工大多在50~100人左右,最少的可以只需要27人。用工数量的差距直接让苎麻企业成本飙升。而在苎麻剥制环节也需要大量用工,农民在田间的工本费也就是原料的工本费就达到3000元/吨左右,占原材料成本的60%。

在脱胶环节,一万吨的脱胶厂用工也要200-300个工人。大多数企业采用的苎麻脱胶生产工艺仍然是化学脱胶,用高温、高压、高浓度烧碱对苎麻纤维进行长时间的煮炼,不仅耗费大量水、电、气、化工原料等,并产生大量废水、废气,对环境造成污染。生产一吨精干麻大约耗费水400-500吨,而每年排放的脱胶废水达8500万吨,

“一吨麻产品里用的人工大概有1万多人,这样怎么能赚钱,所以非常有必要对我们的苎麻纺织设备进行研究提升和推广。如果前道产品质量提高,后道我们就可以借鉴棉纺的设备,改造后进行生产,这样一来一吨麻纱可以节省10000万元左右,那么麻制品成本下降,就可以推向国内市场。”李兴高说到。

梳理方面,多数企业采用的拷麻机,是利用多对木锤多次反复对苎麻纤维进行强烈的锤打,苎麻纤维损伤严重,把原来平行顺直的长纤维变成了非常凌乱的短纤维,由于设备落后,苎麻长纤维经过几次加工梳理,纤维平均长度下降了40~50%,一般要经过2次精梳才能够纺制36支纯麻纱,产品制成率约50%左右,质量也比较差。同时生产过程中噪音很大,用水量大,劳动环境差。而如果有了新工艺和设备,可减少工序,提高纤维平均长度20~30%,精梳麻条的制成率也可提高20%左右。每吨麻条比目前普遍使用的毛纺工艺的生产成本可节约3000多元,节约生产成本40~50%。尽管后道的织造、染整等工序可以利用改造后的棉纺设备进行生产,但是因为前道如收割、剥离、脱胶、纺纱等工序没有专用的设备对原料进行加工处理,进入后道加工的纱线的质量和可纺性都较差,严重影响产品质量和制成率。

“如果能把这几个前道环节的设备搞好,那么我们的用工起码可以减少一半,制成率可以提高15%,生产成本可以下降(按麻条算)5000元/吨左右。另外安全性也能得到一定保障。我们的梳理设备也被称为“老虎口”,比较危险,每年都会有“吃手”的安全事故发生,如果设备改进,生产环境也可以得到改善。另外,利用新设备处理后的纤维很整齐,能提高可纺纱支数,进而提高产品档次和等级,让我们在产品创新方面有更大的空间,现在不是我们想不到,而是因为没有设备而做不到。李兴高表示目前企业对新设备的需求非常急切。

“特色”让人欢喜让人忧

苎麻纤维是中国独有的纺织资源,作为服装原料在中国已有几千年的历史,是地道的民族产业,是中西部地区的民生产业。苎麻是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种植一次可连续收获十多年不再需要耕地育苗移栽,病虫害较少,不需要整枝打药,田间管理比较简单,田间管理工本费只有棉花的1/3。尤其在长江流域,苎麻是农业部认定的防止水土流失的第一优选植物。苎麻纤维具有吸收和散发水分快、纤维强力高、抗菌性能强、出汗不贴身、凉爽舒适的优点,特别适合夏季服用。

我国苎麻资源占世界的90%以上,苎麻加工规模占世界的95%以上,我国苎麻产品主要出口欧美,在世界上占有96%以上的垄断地位。国内很少有这样完全将资源掌控在自己手里,能够拥有知识产权和原创技术的民族产业。一个本该从资源到技术都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却因为设备局限难以充分发挥其产业优势。这样一种有特色、具有环保性

的民生产业如果得不到国家重视,得不到技术设备的及时更新和提升,将难免再次面临被竞争淘汰的结局。

规模小被忽视

作为一种特色产业,他的缺点和优势同样显著,也正是一个“特”字,足以让人欢喜让人忧。

因为特殊的原料资源和生产工艺局限,苎麻行业整体规模在100万锭左右,苎麻企业不到100家,产值不到100个亿。产业规模甚至还不抵一个大型棉纺厂的规模,有的棉纺企业已达到400―500万锭的规模。经过近30年的发展,苎麻产业规模没有扩张反而渐少,长纺麻的份额也已从80年代的80万锭下降到目前的30万锭左右。苎麻产品只占到我国纺织品1%的份额。如此规模的一个产业在国家发展的大盘中很容易被忽略,难以引起无论是国家层面还是市场的足够重视。

“特色”设备是空白

引进设备不适用

苎麻作为一个特色行业,除了原料,工艺技术、设备和产品都有其特殊性,恰恰是这些特色限定了他的调整和改造,在设备提升方面处境尴尬。作为中国独有资源产业,国外几乎没有适应于这个产业的相应设备和应用技术的开发研究,只有靠我们自己来解决,制造原创设备。如亚麻设备可以进口,这几年通过消化吸收有了比较大的提升,技术发展比较成熟,苎麻设备提升却无人来做。相比之下,棉花从印度引入中国的历史仅300年,但是棉纺技术伴随西方工业革命早已实现机械化生产,从国外引进的先进设备和通过消化吸收先进技术原创的国产设备不断提高棉纺行业的武装水平,我国棉纺行业发展已与国际同步。麻布早已被棉布取代成为大众服装面料。而苎麻产业却迟迟未能迎来自己的技术革命。

原创设备缺支撑

苎麻生产的后道工序可以借用棉纺行业的先进设备进行生产,但在前道生产过程中,如剥制、脱胶、纺纱等工序没有专用设备很难解决用水量大,用工多,成本高、效率低的问题,借用设备的不适用性造成产品质量差影响后道生产。因为原料和工艺的特殊性,苎麻必须拥有专属设备才能够最大效率的发挥资源优势,实际上,近年来苎麻生产的技术工艺已经找到一条比较好的发展路线,装备却跟不上,令这些工艺难以实现大规模推广和应用。

苎麻设备提升首要面对的问题就是,缺乏大型专业纺机厂的支撑,据张理事长介绍,苎麻设备改造缓慢,过去一些生产苎麻设备的纺机厂如湖南申纺机厂已经破产不存在了,在江苏常州等地的企业现在也都不做苎麻设备了,苎麻产业市场小,用量少,效率水平差,发展后劲不足,纺机企业对这样开发费用高,又难以保证效益的行业设备开发缺乏积极性。虽然一些苎麻企业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自发进行工艺和设备改进,可是企业力量太小,对设备研发投入,技术改造的力量不是很强,最终进入生产的设备还需要纺机企业制造和实现量产。反过来,企业得不到设备支撑,效率无法提高,产品质量无法提升和开发创新能力不强,市场开拓不利,效益不高,如此一来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张理事长表示解决设备提升问题首先就要从这对矛盾中打开突破口。

“特色”缺陷难克服

苎麻产品在国际市场的份额主要是伴随着亚麻产品的市场在发展。一直以来我国亚麻苎麻产品出口各占一半,近几年亚麻产品品质提升了一个档次,出口有较快发展,苎麻则因产品提升慢而速度放缓。

针对国内市场,苎麻本身产品结构存在一定不适应的问题。很多以长纺和纯麻为主的产品更适合出口和国外传统市场的需求,比如,欧洲的文化和消费习惯决定了纯麻产品是高档次和高价格的产品,虽然有如褶皱,面料不平整,刺痒感等缺点,但国外消费者认为这是天然的而能够接受。国内消费者却无法接受这些缺点,企业要生产适合国内不同层次消费者的产品,比如褶皱不厉害又是天然的,开发混纺产品和多种纤维交织的产品,通过不同纤维,新型面料产品的开发改善褶皱和刺痒的问题。另外,纯麻产品的价格较高,国内普通消费者也难以接受。

苎麻企业的短纺可以用棉纺设备做混纺产品,混纺产品倒是可以改善面料性能,但又存在价格问题,麻纺产品价格要远远高于棉纺产品,如36支亚麻纱卖80000元,吨,36英制的棉纺精梳纱价格是20000元/吨,价格差4~5倍。这样一来混纺的原料成本高,售价却上不去,企业没有积极性。另外麻类产品还有销售淡季,资金周转慢,原材料成本比重高等问题,都给企业造成一定压力。对国内市场的开发,李兴高谈到:“设备提升对我们开发国内市场影响非常大。麻有良好的服用性能,但就是太贵,一米麻布相当于三米棉布,相当于15米的涤棉布,价差很大,国内的消费者很难消费得起,如果麻纱价格每吨能降低i0000元左右,和国内的精梳棉纱价格齐平,到时候我们的麻纱就可以和棉去竞争,服装企业也可以更多的选择麻的面料。”

特色产业不能丢

要苎麻企业提高纺织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最直接的方法就是进行工艺改造和设备提升。在麻纺行业的三年振兴规划当中,加快提升麻纺行业技术提升的重点就是解决苎麻技术装备严重落后的问题。

“如果设备不更新改进,别说用30年前的落后设备在市场打拼处于一个很劣势的地位,就目前国家启动行业振兴规划,纺织行业整体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的机会面前,我们也会错失良机,被拉在后面,甚至被淘汰。”张理事长说到。

【纺纱行业现状及问题(6篇) 】相关文章:

小学学校工作总结范文(整理5篇) 2024-06-19

季度工作总结范文(整理4篇) 2024-06-11

转正工作总结范文(整理10篇) 2024-05-21

数学教研组教学总结范文(整理10篇) 2024-05-20

幼儿园大班的工作总结范文(整理4篇 2024-05-15

班主任家访工作总结范文(整理4篇) 2024-05-15

慢病工作总结范文(整理7篇) 2024-04-28

买卖合同(收集3篇) 2024-06-25

纺纱行业现状及问题(6篇) 2024-06-25

小学生冬奥会观后感(收集12篇) 2024-06-25